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数字校园 > 正文 >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部分
2016-10-12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部分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教育部、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部分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应用的成就与问题

 

1、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学院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完成了新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础网络环境和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按照建设一流职业大学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精神,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在现有校园网络的基础上,打造适应一流职业大学要求,具有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校园网络基础公共服务系统,积极推进学院的信息化建设。  

1.1 基础网络建设情况

   1)、基础网络形成“万兆主干、千兆桌面”的高速以太环网主干架构

校园网主干光缆覆盖全院所有区域,校园网络实现万兆主干、千兆桌面,拥有校园网用户12000多户,网络公共基础服务完备。

   2)、形成有线全面覆盖,无线独立组网的双网互备的格局

    依托校园光纤骨干网,采用进口6类千兆UTP线缆,共部署信息点10000余个。网络信息点部署到全院的办公、教学、学生宿舍等所有固定建筑。实现整体全面有线覆盖;主要办公楼宇及三校区图书馆实现无线覆盖。

   3)、校园公共信息网与专网建设同步发展

    依托校园网光纤主干网,建成校园一卡通专网、财务专网、校园数字化视频监控专网等。

   4)、机房及动力环境系统趋于完善

    建成了一个整洁、安全、易于设备维护、智能化设备监控管理、动力基础保障好的A级机房环境,保障校园网的稳定运行。

1.2 校园网络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情况

    建成相对完善的校园网络的基础性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公共信息服务站点、校园OA、电子邮件系统、教育教学资源直播、录播/视频点播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等。

   5)、建成基本的数据中心硬件系统

    数据存储平台,架构先进,能够安全、可靠、高效承载海量业务数据。分别用于保存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和图书馆、应用系统数据服务等。形成统一的存储平台,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维护。

    具有不同配置、承载校园各类应用的服务器40余台,分别用于站群管理服务、数字资源播放服务、WWW服务、视频会议服务以及校园一卡通业务等。

目前,校园基础网络运行稳定,各应用系统状态良好。一个能够满足一流职业大学发展需求的、高水平的校园网络正在服务于广大师生。他将会使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1.3 校园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情况

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及图书管理系统和校园一卡通系统等。

依托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各类教学资源近3个T;1800余门说课说专业资源以及70余门专业微课资源通过平台向广大师生服务。

 

2、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缺乏总体架构设计,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条块分割、孤岛丛生、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不断上演。经过这多年建设了一堆仅能满足部门任务的孤立系统,业务应用独立开发,形成互不共享的“信息孤岛”(教务、财务、校园OA、资产、科研、图书馆等)。虽然实现了部门效率的提高,但整体效率并没有随着IT投资的增加而同步提高,既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共享,也不能支持业务运营的一体化。

2.2 重硬件和应用系统建设、轻数据分析和利用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发展,大家对软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软件与业务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但却出现了“重系统轻数据”的问题,对数据的分析、利用重视不足。在许多人眼中,信息化建设与系统实施可以直接划等号,反倒忽视了最最宝贵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化仅能满足最基本的业务流程电子化需求,难以满足领导层的决策需求,总体的效益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2.3 机制完善滞后于系统建设,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

包括IT组织结构不健全;IT与学院发展战略、与业务一致性不够;IT投资的业务价值难以衡量;IT成本难以持续降低;难以全面保障信息安全;IT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等。这些制度层面的问题不解决,信息化应用就难以持续深入。

2.4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缓慢,教学条件与手段落后

现代教育技术早已大量应用于教学,新的教学理念未得到普及,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不多,数字教学资源不足,网络教学平台缺乏。

2.5 帐号、卡证繁多

    教职工和学生要了解自己的信息,要到人事、教务、财务各独立的系统,记住不同系统的帐号、密码,登录多次才能完成。另外,在一卡通之外,还有独立的售电卡等存在,无法实现统一结算和监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系统。

二、“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思路

 

1、总体要求

 

1.1基本原则

 

(1)深度融合、创新引领。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促进教育 教学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创新,形成教育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

 

(2)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从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开发应用优 质数字教育资源,创新多元的数字资源形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和管理的核心业务。构建信息化教与学环境,建立学院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 放合作机制,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3)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根据全院不同院系的特点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强化顶层设计,鼓励差异发展,努力形成特色,形成全院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明确不同部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鼓励形成各自特色。

 

1.2 总体目标

 

基于智慧、虚拟、服务、开放的建设理念,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技术,构建学院的智慧云平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具体就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从现在开始,通过5年左右的持续建设,构建数字化的校园管理环境,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环境,数字化的校园生活服务环境,实现全院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从而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完成省校对接,实现数据融合。

在这个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总体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2、建设发展任务

 

2.1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

 

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结合我院信息化现状,对学院原有网络基础设施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升级和完善。并从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等方面出发进行设计和统一规划。建设新一代高性能、安全可靠的校园网平台,使用户能通过校内局域网、无线校园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访问学院网络和互联网信息。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网核心升级

 

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学院下一代网络环境建设,建成符合学院要求的主干连 接,提供高密度以太网接入点,为学院的整体信息发展和数字化应用提供良好的承载环境。 建设多核心主干网络,增加核心设备冗余量,在核心层和汇聚层之间建立冗余链路,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网络环境。

 

(2) 建设校园无线网络系统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师生,继续增加建设办公区、学生区域、校园公共区域的高速无线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图书馆、教室、实习实训场地、食堂、学生公寓、体育场等场所,实现学院所有区域无线网络有效覆盖,实现“网络无处不在”的无线校园目标。

 

2.2建设先进共享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建立学院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学院各单位提供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为各单位网站和其他应用系统提供基础运行环境。云计算服务平台是学院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学院各单位用户提供自助服务。

 

在建设完善基础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由基础设施私有云

 

(IaaS)向平台私有云(PaaS)的提升,并根据资源情况适时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为学院各单位及师生提供优质的云计算服务。

 

采用桌面云技术,在公共机房采用结合低功耗的专用桌面终端代替传统电 脑,在统一的资源中心对桌面终端进行计算、存储资源分配,并可以按照课程需要,动态调整 CPU、内存、硬盘空间的大小。

同时将数据及桌面系统存放在云资源中心,专用桌面终端的维护管理十分方便,故障时只需更换专用桌面终端即可,大大减少了维护的人力投入,提升管理效率。

2.3 综合完善的应用系统建设

 

为了给全院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务,不仅需要建设基础的校园网平台,还需重点建设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建设完善的应用系统,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 供有力支持,促进学院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实现高效、科学、规范的校务管 理以及互动平台。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一下内容。

 

(3) 数字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数字校园应用支撑运营开放平台。应用系统支撑平台是对数字校园所有应用系统的开发运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平台。支持网络门户构建、网站管理、单点登陆、统一身份认证、内容管理、应用整合、个性化服务以及用户二次开发等功能,主要包括校园服务总线、主数据管理平台、应用管理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校园流程管理平台等。

 

(4)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分析学院数字校园各类共享数据,为实现系统的集成和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

 

共享,需要建立基于数据管理和利用的综合性技术方案的共享数据中心,用以存放大量数据的同时有效地将数据管理起来,并提供数据访问的手段,为系统集成和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供平台。

 

(5) 网络基本应用系统建设

 

升级和完善学院网络基本应用系统建设。网络基本应用系统是数字校园中与

 

业务无关却最常用的信息服务系统。

 

(6) 校园服务系统建设

 

校园服务系统是数字校园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的信息服务系统,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7) 移动校园应用系统建设

 

移动校园应用服务系统的建设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摆脱空间的束缚,不再局限于办公室或固定地点的管理和生活,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8) 门户网站系统建设

完善学院门户网站建设,提升学院在互联网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提供学院信息公开和宣传的空间。日常开展专业体系展示、课程体系展示、信息公开等重要工作,增加学院的对外宣传力度。为用户提供统一信息服务入口,打造个人信息服务中心,让信息化建设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及时、便捷的服务。提供快捷、高效、多种形式的交流和互动手段,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在内的各类用户,实现主动和可控的交流。

 

(9) 综合应用系统建设

 

综合应用系统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的、采用面向服务架构理念开发的、综合各种相关应用和资源的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的系统。主要包括:学生综合管理、教务综合管理、后勤、资产、财务等

 

(10) 一卡通系统建设完善

 

完善一卡通系统建设,实现门禁、消费、身份验证等多种功能,并在已有的校园一卡通平台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校园与学院其它信息系统对接,使一卡通能够让学院管理、师生学习与生活更加便利。

部署一卡通应用的灾难恢复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级别,保证业务运行的连续性。

(11)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建设

基于校园基础网络之上,构建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建设学院应急指挥中心,对全院关键位置实行视频监控及安防,以技防替代人防,真正实现平安文明校园。

 

(12) 安全与运维服务系统建设

 

安全与运维服务系统的建设为整个数字校园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运行环境。学院需要建立和完善成熟的 IT 运维管理体制,通过流程管理,不断提高IT运维质量,实现高效运维,提升组织内 IT 服务满意度。

2.4 强大丰富的信息资源系统建设

 

在统一的架构和平台上,建设强大的、综合的信息资源系统,形成公用的资源、知识库系统,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良好的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13) 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建设

 

建立全院统一的网络资源库管理和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对资源分类、资源收 集、资源编辑、资源审查、资源发布、资源检索、资源利用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14) 完善的各类资源库建设

 

在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基础上,大力推荐各类资源库的建设,将学院各种资 源数字化,通过网络汇集到资源中心,整合资源,统筹利用,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这些资源包括:共享资源课程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文件资源库等。

    (15)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依托现有的数字图书资源,建设完善富有专业特色的数字文献资源库,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2.5 可靠规范的支撑与保障体系建设

 

总体规划并逐步建设数字校园系统的支撑与保障体系,保障网络与信息安 全、系统性能、服务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安全与运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16) 数字校园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遵循国家、行业等有关标准,并按照学院的实际应用需求,制定学院信息化标准化规范,促进学院信息化工作向网络化、标准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数字校园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管理类规范、信息类规范、技术类规范。

 

管理标准体系:主要分析学院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的管理制度,并依据国家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学院自身的扩展要求,制订学院数字校园的管理标准体系。

 

信息标准体系:主要分析学院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并依据国家标准、教育部标准、学院自身的扩展要求,制订学院数字校园的信息集标准等。

 

技术标准体系:主要分析学院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并依据 IT 技术的分析、学院自身的扩展要求,制订学院数字校园的技术标准体系。

 

(17) 网络与信息安全及数据灾备系统

 

逐步完善校园网的网络安全体系,保障网络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主要 通过防火墙、入侵防御、漏洞扫描、安全交换机、流量管理、服务器安全防护、 安全运维管理等系统来实现。

 

逐步完善学院的信息安全体系,保障信息的安全、健康和可监控。主要通过垃圾邮件处理、网络舆情监控、网络信息安全审计、WEB 防火墙、网站防篡改等系统来实现。

部署灾难恢复、数据备份系统,确保系统稳定、数据安全。

(18) 数字校园运维体系

 

完善网络管理系统,对整个校园网进行网络拓扑管理,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进行检测监控,及时发现网络故障;为网络管理人员提供对网络拓扑、主机与服务器、网络性能监控、网络安全等的综合管理,方便网络管理工作,迅速定位和排除网络故障,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建立IT运维管理系统,把运维监控上升至管理的层面,帮助学院规划、运维和改进IT系统。基于ITIL流程框架,满足对事故管理、问题管理、可用性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发布管理、服务水平管理及知识库等管理需求,帮助学院实现ITIL优化管理。

建立IT服务管理系统,基于ITIL流程框架和SLA理念,使学院信息技术服务进入流程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模式。通过制定SLA,反应用户的满意度,让IT部门的表现与业务需求相关联。

3、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成立学院信息化统一归口管理的行政职能处室。

    归口管理学院的教育信息化日常工作、负责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安全工作、协调推动全院跨部门的信息化平台与数据互联互通;统筹数字资源的建设及共享等。

(3)建立一支高素质信息建设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信息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12至16人较合适。

(4)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发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经费预算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越大与程度越深,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要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划,根据学院的财力逐步推进、分期实施,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实施系列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很多,要根据学院的财力分期投资建设,先建设好“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和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等关键业务,再考虑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如“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其它系统最后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经费估算汇总表

工期

序号

建设项目内容

经费预算(万元)

备注

第一阶段

1

数字校园基础平台

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和业务应用软件

2625

2016年底前

2

数字校园基础平台配套设施(一期)

3

网络教学平台、数字资源库

数字资源云平台、开放式在线学习系统

第二阶段

5

校园安防监控系统

260

2018-2019年

第三阶段

6

数字文献资源建设

940

2020年

 7

智慧教室

8

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

9

数字校园基础平台配套设施(二期)

其他

10

项目论证费、审计费、管理费、监理费、培训费、不可预见费

85

2016-2020年

总计

 

 

3910

 

 

项目总投资约3910万元。

5、分阶段实施计划

(1)第一阶段建设目标(2016年-2017年)

    ----建设数字校园基础平台。本次信息化建设着眼于基础平台系统的建设,确定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建立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校园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机制,建设校园信息门户,研究编制基本信息的查询和统计报表,建立数据标准编码和接口标准,制定应用系统开发标准和开发规范,引导并规范各职能处室业务系统纳入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中。

----基于数字校园基础平台优先整合核心业务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校园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

----基于数字校园基础平台整合其它业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入网认证系统、科研管理系统、邮件系统等。

----基于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SoMooc系统、数字资源云平台及开放式在线学习系统)。

----基于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先进的学生综合管理平台(数字迎新、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电子离校等)。

----建设与数字校园基础平台相配套的相关设施(一期)。

(2)第二阶段建设目标(2018年-2019年)

----基于校园基础网络之上,构建升级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建设学院应急指挥中心,对全院关键位置实行视频监控及安防,以技防替代人防,真正实现平安文明校园。

(3)第三阶段建设目标(2020年)

----基于数字校园基础平台,智慧教室建设。

----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

----建设与数字校园基础平台相配套的相关设施(二期)。

依托已有的数字图书文献资源,建设完善数字文献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建设)。

6、结束语

总之,“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化应用也将进入发展阶段转型的关键期,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理念、理论、模式,以及评价标准等都已发生或将发生重大变化,需要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去筹划。期间既有机遇也会遇到诸多风险。面临复杂的形势,我们要保持冷静头脑,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好信息化发展趋势,并采取有效和适宜的措施,处理好影响信息化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信息化建设高效、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关闭窗口